後《認同的污名》的喜淚時代:臺灣原住民前後臺三十年 1987-2017

NT $ 334


娓娓多變的原運30年道來綿延的原民心境
他們就像自灰燼中重燃火苗之後的烈焰主角,
承接著各類舊新挑戰。


本書延續《認同的污名》一書原貌精神,採取最大宏觀研究視角,分成前篇、中篇、及後
篇。

前篇敘述1987至2017的三個十年,大體上鋪陳一個原民三十年輪廓。

中篇與後篇的最主要理論架構,是以觀光人類學(anthropologyoftourism)前臺(frontstage)與後臺(backstage)等二個相對的分析概念為基石。前臺指公開展現於外的樣態,那是群策群力的眾人活動。當然,既稱前後臺,就有類似表演的舞臺,也應有可界定為觀眾者,而在原住民的眾人展演場域上,觀眾對象一方面就是國家大社會政府和漢裔臺灣人,另一方面則是廣泛的原民同胞。

過去二十多年間,作者觀察出原住民世界中,至少有七大社會運動的建置與維繫,而此等不需動員的類全民運動,正是族群是否具有優質前景的條件。而臺灣原住民在世紀交替前後,充分展現了社會文化活力,因此,當下尤其值得對這些現象進行脈絡性分析,以獲得更深入的瞭解。